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月28日,北京晚报的记者李莉的一篇新闻被中新网转载,这篇题为《教育部副部长: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的新闻因为抢眼的标题而迅速被各网站和其他媒体转载。

这篇新闻介绍了教育部和卫生部于9月28日上午联合举行国庆60周年成果发布会的情况。其中,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中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以SCI数据统计,按科技论文数排序,中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这段话从逻辑上来讲,并没有说错,科研能力提升的表现之一是论文数量的增多。但是,在新闻的导语中却颠倒了这样的逻辑关系,指出“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而且这句高调宣布中国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的结论(当然不是结论),显然由教育部副部长说出是不合适的。

为了找出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的原话,我查找了教育部网站、中国政府网站、国务院新闻办网站,均没有找到发布会现场的实录,另一方面,我发现所有媒体的报道均转自北京晚报的新闻。所以,我没有办法判定,这句话究竟是教育部副部长亲口所说,还是北京晚报的记者误读所写。

在大范围传播之后,质疑之声一直持续到现在,没有人对新闻本身是否客观提出质疑(足见公众和某些媒体的媒介素养之低),而是对“论文数量第五,所以科研能力第五”的结论提出质疑,一些专家指出,以科研论文数量来衡量国家的科研能力并不准确。这还用说吗。

但是,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能力是否可以被量化,答案是可以。据我所知,中国国内并没有任何科研机构或者政府部门作此方面的调查报告,尽管国人一向喜欢以四大发明为豪,佐证科研能力之源远流长。

这篇名为《英国科研在国际上老几》(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UK research base)的报告,由英国首席科学顾问主持,由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负责具体实施,最后由一个叫Evidence的公司执行,目的是为了客观了解英国科研能力在国际上的表现。

报告比较了27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六个与科研能力相关的指标。

2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比利时、丹麦、芬兰、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波兰、欧盟27国集团、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新加坡、南非、韩国和台湾。既包括八国集团,也包括一些科研比较领先的经济体。

报告把比较范围锁定在五个指标,包括论文产出(Bibliometric outputs)、合作(Collaboration)、研究生的科研培训(Post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科研工作人力资源(Research workforce)和研究效率(Output productivity)。

这五个指标又由更细节化的参数来衡量,以论文产出为例。

这一指标由12个细节化指标组成:分别为论文数量和占全世界论文的比例(1.01 Number and share of world papers)、在十个主要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和占全世界论文的比例(1.02 Number and share of world papers in ten main research areas)、每个科研人员相对的论文数量(1.03 Papers relative to researchers)、引文数量和占全世界引文的比例(1.04 Number and share of world citations)、在十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引文数量和占全世界引文的比例(1.05 Number and share of world citations in ten main research areas)、每个科研人员相对的引文数量(1.06 Citations relative to researchers)、在九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引文数量(1.07 Rank on citation volume in nine main research areas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in top 3 nations)(这一条不知是否翻译不妥,如有不妥,请email我)、没有被引用的论文比例(1.08 Proportion and share of uncited papers)、引文的影响力(1.09 Citation impact (citations per paper) relative to world baselines)、在十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引文的影响力(1.10 Citation impact relative to world baselines in ten main research fields )、研究方向的改变和一致(1.11 Variation and consistency of research strength)、在引文排行前1%的论文数量(1.12 Papers in top 1% by citation count)(可以理解为衡量一个国家有多少论文被广泛引用的指标)。

其他四个指标也分别有对应的细节指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报告,查看正文的第八页,在这里不再说了。

最后,指标锁定在五个细节化指标,分别是论文数量和占全世界论文的比例(1.01 Number and share of world papers)、引文数量和占全世界引文的比例(1.04 Number and share of world citations)、在九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引文数量(1.07 Rank on citation volume in nine main research areas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in top 3 nations)、被经合组织奖励的博士生数量和比例(3.01 Number and share of OECD PhD awards)、科研团队中研究人员所占的比例(4.02 Researchers relative to workforce)。

最后还有一个指标,这一指标并没有被列入五大范围之中,科研与创新(R&D)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0.02 Publicly performed R&D (PUBERD) as proportion of GDP)。

报告选择“研究足迹”(Research Footprint)来作为比较的工具。如下:

其中,实线所围的阴影为该国的实际“研究足迹”,虚线所围阴影为平均“研究足迹”。这样只要看实框内的阴影面积就能比较直观的看出某个国家的研究能力是强还是弱。

上图:英国和美国的科研能力比较,可以看到,美国的科研能力远远超过英国和其他国家,即便是欧盟27国集团一起上,也差了一截。

上图:欧盟和加拿大。

上图:法国和德国,法国基本在平均水平。

上图:意大利和日本。意大利的结果并不出乎意料,日本的科研能力仍然是亚洲首位。

上图:澳大利亚和中国,在中国的对比之下,本来应该一样大的平均面积好像都变大了。

上图:丹麦和荷兰。可以看出,欧洲国家整体的科研能力强于其他大陆。

上图:韩国和西班牙。

上图:瑞典和瑞士。

以图表形式出现在报告中的一共有15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欧盟27国),通过比较面积,可以大体得出科研能力的比较结果,按照面积分类并排序如下:

超出平均水平:美国、欧盟、英国、德国、日本、瑞典、加拿大、法国;

低于平均水平:丹麦、韩国、澳大利亚、瑞士和芬兰(相差不多)、西班牙、意大利、中国。

尽管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科研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但是,在十六个国家中,中国的科研能力排名最后。

报告中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数据,从中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明天有时间的话会继续。

─────────────────────────────────────────────────────────────

备注:这是Evidence第六次发布关于英国科研的报告。

报告的数据来源于经合组织(OECD)、欧盟统计局(Eurostate)、联合国、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HESA)、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和一些国家政府门户网站的统计数据。

话题:



0

推荐

徐超

徐超

31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科学记者

文章